[image]Loading

undefined undefined Yoshindo Yoshihara

[image]scroll

刀匠是指专业锻造刀剑,尤其是日本刀的匠人。刀剑在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讲述神话与古代历史的《古事记》与《日本书纪》等历史书籍中亦有记载。在过去,刀剑并不是“武器”,而是“宝器”,通常作为神器敬献给神社,或作为随葬品埋葬在王族大墓中,受到特殊待遇。
据刀匠吉原义人先生所言,日本刀由一般的刀演化为现在的样子是在平安时代中期(10~11世纪),以制造日本刀为职业的刀匠也出现于这一时期。彼时武士已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参与作战,但实战中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长枪与弓箭,刀的存在更近乎于“护身符”。“我们之所以认为刀是一种武器,大概是受到黑泽明的武士电影影响吧。”——吉原先生笑着说道。
现在的刀当然也不是武器。如今的刀除了仍旧作为供品敬奉给寺庙与神社外,更作为享誉全球的日本工艺品受到爱好者们的青睐。据说要成为一名锻造日本刀的刀匠,需要不断修习技艺接受文化厅的认证,日本全国只有约300名刀匠。其中更要数吉原先生,从二十多岁开始年纪轻轻便以天才之名闻名遐迩,三次获得刀匠的最高荣誉“伊势神宫御神刀”,是当代首屈一指的名匠。那么,在名匠看来,日本刀与其他的刀有什么不同呢?吉原先生说,鉴赏日本刀之美的关键在于“地铁与刃纹”。

首先,“地铁”指的是刀身,制造一把日本刀,是从刀匠冶炼用于刀身的金属开始的。先将以铁矿砂为原料的玉钢细细打碎,通过加热使其成为钢块。其后对钢块进行加热,用锤子不断捶打延展再折叠起来,这一工序称为“锻造”,这一步骤要重复上好几次,使钢块渐渐延展成刀的形状。这一制法从约900年前传承至今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如此制成的“地铁”柔韧性与强度俱佳,拥有丰富的质感。
“通常的金属是将铁矿石加热熔化后制成的,但日本刀就不一样了。玉钢在锻造的过程中始终没有熔化,因此可以呈现出其他金属所不具备的质感。”
使日本刀别具一格的另一个特点是波浪形的花纹,称作“刃纹”。这是在将高温加热的刀身浸入水中,进行“淬火”作业时,迅速冷却使得钢的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花纹,通过事先在刀身上包封粘土来实现。刀身上的主题图案包罗万象,如何通过设计将山川自然、城镇街市等的美表现出来,这考验着刀匠的功力。恕我再次重复,这一制作手法从900年前开始就未曾改变。也就是说,那个时代的刀匠对化学公式虽一无所知,却将钢的化学反应升华成了一门艺术。
吉原先生成为刀匠至今已有53年。迄今为止已铸刀超过500把。“即便是现在,每当淬火的效果达到预期、烧出来的刃纹很漂亮,对我来说仍是一件高兴的事。不论制刀多少年,这仍然是两个没有穷尽的难题。钻研永无止境。也许到死也没办法做到极致,唯有拼命努力才行。”

[photo]Yoshindo Yoshihara

Yoshindo Yoshihara

出生于1943年。其祖父是一名铁匠,是第一代“国家(Kuniie)”称号的所有者。幼年时受到祖父关于制刀的启蒙教育,1965年被文化厅认证为刀匠。获得了包括高松宫奖在内的众多奖项,39岁时通过了刀匠最高级别的无审查认证。东京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致力于推动刀剑界的发展,在海外积极开展启蒙活动,并对晚辈进行指导。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