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染司吉冈”,该染坊自江户时代起经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早年曾就职于服装设计公司,后于爱媛西予市野村町丝绸博物馆学习养蚕,以及用抽丝机缫丝、捻线、染色、织造。2008年回到“染司吉冈”,遵循古法,使用天然染料进行制作。同时还承担着石清水八幡宫、东大寺等处已逾千年历史的仪式用具的染色工作。
染织的历史十分悠久,目前,可知中国、印度、罗马与希腊等国家从公元前数千年就已开始染织,而据说到了3世纪左右,染织技术才传入日本。
“现存的正式记载,见于成书于平安时代(10世纪初)的《延喜式》。这本书整理汇总了宫廷的仪式和习俗。其中有关服饰的篇章中,描述了为布料染色时应使用的染料、染成的颜色。染料全都是植物。”
吉冈更纱女士如是说。吉冈女士来自京都的染坊“染司吉冈”,这家染坊从江户时代持续经营至今。近代(19世纪末)以来,使用化学染料染色成为主流,而“染司吉冈”的第四代经营者重启了古时候用天然染料染色的手法。到了吉冈女士的父亲,已经是第五代,吉冈父女同为染织匠人,他们仅使用自古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染料进行染色。
“除了丝绸、麻、棉、纱线外,我们也给和纸上色。比如每年3月在东大寺二月堂举行的修二会中使用的和纸,红色来自红花,黄色则使用了栀子花。这些和纸将被用在已逾千年历史的重要仪式中,所以每年在完成这项工作时我们都深感责任重大。”
“染司吉冈”遵循古时候的染色法,使用的材料包括蓝花与红花的花瓣、紫草根、茜草根、橡树子、禾本科植物青茅的茎叶等,以植物为主,约有30种以上。记录于古老典籍中的染料,如今仍被原原本本使用着。
“因为鲜活的植物开出的花颜色都很漂亮,所以很多人或许会以为只要用花瓣就能染出相似的颜色。但实际上,染色时很少使用花瓣,更多的是从叶子、根茎、树皮、果实等看不出颜色的部分中,把颜色提取出来进行染色。”
尽管这些植物自古就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如今有些植物已经变得十分稀有。吉冈女士同时也在与农户们共同努力,潜心于植物的栽培种植。
“我们使用的颜色,是用植物的生命换取的。因此,我会去亲眼看看植物栽种时的样子,在收成时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这份珍贵,时刻提醒自己,务必要好好让它们完成使命。”
染色的第一步,从制作染液开始。通过熬煮植物的根茎叶、揉搓花瓣,将颜色从材料中提取出来。根据目标颜色调节染料的浓度,按顺序将布料浸入染液与媒染剂中然后清洗,清洗后再次浸入,重复多次逐渐完成上色。而染液的浓度与染色的次数,全凭匠人的经验进行判断。
“虽说根据染料的不同,染色时间也会不同,但像披肩这样的小物件一般只需要半天,做和服的布匹,1反(1反约宽36厘米,长10米)则需要耗费3至10天时间。虽然费工夫,但保存在正仓院与法隆寺中1300多年前的染织物,至今依旧鲜艳亮丽。我觉得,这种毫无浑浊感的透亮色泽,只有用天然染料才能展现出来。”
在吉冈女士看来,负责将色彩展现出来的染织匠人只是一个中转站。
“我的工作,是将植物的颜色提取出来,染出目标颜色,漂漂亮亮地交给对方。而不是将我的个性体现在染织物上。因此,我觉得自己就像是植物与染织物间的一个中转站。而且,我还肩负着将传递到我手中的这一部分与下一个环节联系起来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同样是中转站。”
出生于“染司吉冈”,该染坊自江户时代起经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早年曾就职于服装设计公司,后于爱媛西予市野村町丝绸博物馆学习养蚕,以及用抽丝机缫丝、捻线、染色、织造。2008年回到“染司吉冈”,遵循古法,使用天然染料进行制作。同时还承担着石清水八幡宫、东大寺等处已逾千年历史的仪式用具的染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