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O SOSHIN KIMURA

SOSHIN KIMURA

LOADING.
HIGH LOW

所谓的“道”,是将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同时直击事物本质的生活态度。

柔道、弓道、剑道、空手道、居合道等武道,不仅以习得武术技术招式为目的,
更是通过练习,持续锻炼肉体与精神以塑造品格的生存方式。

书法、日本舞蹈、茶道、能乐这些艺道,不仅以习得艺术的形式与动作为目的,
更是不断追求令完美更上一层楼的生存方式。

本企划旨在将日本传统的武道与艺道中历经悠长岁月,在人与人之间传承打磨至今的精神力量、技术招式、动作与形式等
无形的文化,转化为有形文化留给后世。

SELECT SOUND
DRAG
SCROLL
ABOUT

居合是日本传统武术之一。“居合”是相对于原本握刀面对面站立以一决胜负的“立合”的说法。并排坐着,或者突然错身相遇等,刚好与对手同在一个场合的状态下用于应战的技巧即为居合。居合的形是假想“左边的人挥刀砍来时”、“被人从后侧抓住刀时”等各种场景而创造的,形不仅结合了运刀的“剑术”,更融合了运用身体的“体术”。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16世纪后半叶最上家的家臣林崎甚助被认为是居合的复兴始祖。进入江户时代(17世纪)后,衍生出各种流派,创造了居合的形。传承并指导着这一传统的形的居合术家町井勋先生认为,“所谓的形,并不是应战技术指南,而是运用刀这一伙伴,锻炼身体控制方法的技术”。“练习形的关键在于,当对方抓住你的手或脚时,不要与对方进攻的力量相抗衡,而是运用自己的身体化解这股力量,始终保持自己的身体轴心处于稳固状态。这样对方就会失去平衡,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在练习居合的形时,可以思考一下古时候的武士是为了锻炼什么方面才发明了形,这样就能够学习到正确运用身体的方法,居合正是如此绝妙的武术。”(町井先生语录)

PROFILE
町井勋

出生于1973年。居合术家。修心流居合术兵法的流派创立者。潜心追求居合这一学习身体运用方法的古老武术,不断钻研,并对门生进行指导。此外,保持有“居合千本斩的最快纪录(Fastest 1,000 martial arts (iaido) sword cuts)”、“3分钟速斩(Most sword cuts to straw mats in three minutes)”等与居合及试刀有关的6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被称为平成武士。目前除了兵库、大阪、东京外,还可以在日本国外的美国西雅图、中国北京的练武场学习町井先生创立的修心流,并为不希望拜师的人士提供每人一次的体验学习机会。

https://www.shushinryu.com

ABOUT

广义上的日本舞蹈,指的是所有的日本传统舞蹈,但在本文中是指舞台艺术方面的日本舞蹈。日本舞蹈起源于自古流传的能乐。进入17世纪初,根据出云阿国这位女性所表演的“KABUKI舞”,在江户时代形成了由男性表演的“歌舞伎”。其中舞蹈元素更为独立、精练、集大成者,便是“日本舞蹈”,因此,日本舞蹈的剧目也和歌舞伎一样具有故事情节,通过舞蹈来演绎角色。日本舞蹈现有超过200个流派,即使上演同一个剧目,不同流派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舞蹈动作或表现方法。并且,现在不仅演出传统的古典剧目,还创作了新作品演绎现代故事。日本舞蹈五大流派之一——花柳流的日本舞蹈家花柳凜女士,既通过古典剧目传播其魅力,还与日本的音乐家合作,全新尝试结合J POP的流行歌曲表演日本舞蹈。“日本舞蹈在服装与化妆上花了很多心思,让人一眼就能分清角色类型。比如,根据角色的年龄与地位,假发会呈现出不同的发际线位置、发髻的样式、装饰、发色等;并且,妆容基本上是在雪白底妆上按角色进行化妆,这是在日本舞蹈数百年的历史中不断研究而成的结果。此外,相对于‘戏服’,还有一种以更简单的妆容与服装进行表演的‘素舞’。这种形式一眼看去只有很少的元素在传达角色信息,因此必须练习通过身体表现传递出所扮演角色的年龄与立场等信息才能进行表演”(花柳凜女士语录)。花柳凜女士之所以这样重视传统形式与技术,同时不断挑战新鲜事物,是因为展望着日本舞蹈的未来。“我想充分了解现代客人的感受,同时秉持着日本舞蹈传承数百年的骄傲,为更多人表演与未来紧密联系的日本舞蹈”(花柳凜女士语录)。

PROFILE
花柳凜

出生于1990年。日本舞蹈家。从童年时期起师从祖父花柳稔(已故),2岁即首次登台。2006年获得取艺名的许可,2011年获得教师资格。凭借其丰富的表现力、注重古典的细腻且流畅的技巧,展现出超越行业的能力,得到其他业界的大力支持。与音乐、媒体、艺术之间的合作亦十分令人期待。

ABOUT

剑道是日本传统武术之一,如今在日本仍广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将头盔、手套、胸甲、腰垂共4种护具佩戴在身上,用竹子制成的剑即竹剑进行一对一对抗。剑术从使用真正的武器——刀剑发展为使用竹剑,到了江户时代末期,不同流派之间开始进行比赛,并逐步制定了剑道作为竞技体育的规则。
在现代,街上的练武场与学校里的社团活动等都在进行剑道的练习,举办各种各样的剑道大会。并且,剑道成了警察必须掌握的武术,很多实力选手都是警察出身。
剑道不仅是一项广受喜爱的体育运动,也作为一项通过练功锤炼身心、塑造品格的“武术”而广受敬重。剑道家鹰见由纪子女士表示:“不论面临何种场面与状况,剑道首先重视的是尊敬对手的态度,而不是胜负”。这样的理念,在练习与比赛开始前与结束后的“蹲踞”之礼,以及完成进攻击打之后仍手握竹剑面向对手摆出应战架势的“残心”等态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没有这种“残心”,就不能被认定为符合规则的“一本”(有效击打)。
并且,击打时的喊声也被规定为“饱满的气势”,是有效击打的必要条件之一。这是为了在击打时气通全身,使用全身之力击中对手所必须完成的动作,规则中规定击打时必须大喊。
鹰见女士迄今参加过日本国内与国外的众多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她认为现在国外的剑道爱好者虽然人数尚少,但已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在国外从事剑道练习的人不仅喜欢剑道,其中也有很多人喜欢日本文化与日本。我认为剑道是最能够感受到日本之心、日本精髓的运动之一”。(鹰见女士语录)

PROFILE
鹰见由纪子

出生于1985年。籍贯福冈县。从小学开始学习剑道。大学二年级时夺得全日本女子学生剑道锦标赛冠军,2009年代表日本首次参加世界剑道锦标赛并夺得个人冠军,在之后的2012年及2015年世界剑道锦标赛上取得了团体冠军、个人季军的好成绩。大学毕业后,进入顺天堂大学研究生院运动健康科学研究专业,学习剑道的本质与教学方法。2015年开始走上顺天堂大学讲坛,成为一名教师,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ABOUT

所谓茶道,不仅是沏茶的“仪式”,更为了款待客人而精心挑选茶碗与壁龛的书画、插花,对空间进行布置。因此,茶道被视为一门综合艺术。
茶叶原本是作为药于平安时代初期(9世纪初)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在室町时代(13世纪),茶叶种植已十分普遍,喝茶的习惯也在当时的统治阶级,即武士与贵族之间流行开来。并且,主人与客人在品茶时的精神交流开始受到重视,礼仪礼节形成一套体系,对空间与时间的哲学思考、对茶具的审美意识不断深化,到了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后半叶),茶人千利休完成了对茶道的全面革新。
除了从千利休时代、或者更早之前延续下来的各种流派外,后来也不断有新的流派诞生,对于不同流派来说,从沏茶方法到打开和关上推拉门的动作都有着细微的区别。由于沏茶的方法与动作基本上是由以武士为主的核心人物们钻研而成的,因此很多都源于他们钟爱的武术与能剧。比如向客人展示茶勺即“拜见”之时,主人使用茶勺的动作就与拔刀出鞘的动作相通。用如此精练的动作来完成奉茶待客这一平常的行为,将平常的事情升华为美好的事物,可以说是茶道之心的最佳体现。
茶道家木村宗慎先生认为,“茶道并不是喝下茶水赞叹一句‘真好喝啊’就可以了,如何让宾主品茶的时间更雅致、更脱俗才是茶的关键词”。“为了展现脱俗的一面,除了沏茶的动作之外,选择什么样的装饰品,如何搭配组合来装饰空间也十分重要。并且,对于主人如此这般精心挑选的物品,客人虽默不作声,却透过五种感官进行解读欣赏,宾主一同品味待客空间,正是茶道的乐趣。”(木村先生语录)

PROFILE
木村宗慎

1976年出生于爱媛县。茶道家。毕业于神户大学。从少年时期开始学习茶道,于1997年设立芳心会。在京都与东京主持芳心会练习场。同时还围绕茶道撰写文章、监修各类媒体与展会等。并且与日本国内外的创作者开展大量合作,致力于从多种角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茶道、普及茶道。其著作《一日一菓》荣获美食家世界料理书大奖,并受到了日本博物馆协会与中国茶叶博物馆等的表彰。

ABOUT

搭箭、拉弓、射靶的弓道,是日本的一项传统武术。弓箭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是狩猎的工具,到了10世纪之后的武士社会,弓箭作为武器的技术逐渐成熟,样式也固定了下来。而另一方面,弓自古也用在祭神仪式与宫中活动中。拥有弓道高段位——范士八段的佐竹万里子女士说,“日本的弓非常修长优美,形状独特,自古被神化,与日本刀一样被视为地位极高的器具”。与具有如此背景的弓接触,相当于接触到了日本的历史与传统,可以说弓道是一项体现日本之心的武术。因此,即使在竞技比赛中,重要的不仅是射中靶子,拉弓动作的优美程度也很受重视。
现在以二战后成立的全日本弓道联盟为中心,根据各流派的特点正式制定了“射法八节”这一基础射箭动作。从站在射箭的位置“射位”上两脚分开站立,即“足踏”开始,到摆正姿势搭箭拉弓然后放箭即“离”的流程,分成8个部分进行解说。
“射法八节虽然分成了8个部分,却是连贯的一个整体。细致到位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同时打通身体的核心,气贯丹田,将气场聚集起来”(佐竹女士语录)
常有人认为像这样把箭射出去,箭射中靶子时的快感就是弓道的魅力,但并不止如此,为了命中靶子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由此带来精神方面的锻炼,吸引着众多弓道爱好者。
“开始练习弓道后,我逐渐明白了射箭时瞄准的并不是靶子,而是自己的心。射箭是心灵的一面镜子,师傅也曾严肃地告诉我,日常生活会直接表现在拉弓方式、射箭风格与射箭品格上。因此,练习弓道时不仅要学习射箭的动作,还要精准严格地学习行为举止、礼仪等。由此让身心得到充分锤炼,铸就拉弓射箭所需的根基。聆听身体与弓的声音,同时不断磨炼技术与品格,这样的修行正是弓道”(佐竹女士语录)

PROFILE
佐竹万里子

出生于1947年。籍贯和歌山县。范士八段。就读高中时开始学习弓道。以选手的身份在各类大赛上取得骄人战绩,其中三次夺得弓道界最顶级赛事,即皇后杯·全日本女子弓道锦标赛冠军。1998年被授予弓道界的最高称号“范士”。并在日本国内外担任中央审查委员/中央讲师,在自身探求弓道的同时,致力于弓道的普及与振兴。2016年5月,在全日本弓道大会“范士单元”中受到表彰,获得全日本弓道联盟授予的最高奖“优秀者”。

ABOUT

被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空手道,是一项起源于冲绳的武术。自古在冲绳地区流传的“手”,受到从中国传来的拳法的影响,发展为“唐手”。到了大正时代(1920年代),来自冲绳的船越义珍等人正式将唐手带入日本本土,并逐渐普及至日本全国,进入昭和时代后改名为“空手道”。
现在有很多空手道流派,不同流派的指导方法与规则等也各不相同。以船越义珍为鼻祖的松涛馆流,与刚柔流、糸东流、和道流并称为传统空手道的四大流派。本文将基于传统空手道进行介绍。
空手道最大的特点,是从“空手无先手”的观点出发,以徒手保护自己不被意外的敌人攻击所伤害为目的,锻炼全身每个部位作为武器使用。可作为武器的有握紧拳头时的“正拳”、使用肘部的“猿臂”、使用膝盖的“膝槌”等等。空手道包括拳法与腿法等“基本”,以及将其加以组合运用的“形”(套路),还有实际与对手交锋的“组手”(格斗)。
形的比赛是由一人以规定的顺序演练规定招式。在日本全国大赛的形单元中实现两连霸的松涛馆流中村绫乃女士表示,以松涛馆流为例就有25种形。“所有的形都始于防守,每种形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观空’这种形,一开始就有一个抬头仰望天空的动作,关于这个动作有各种解释,其中一种是表明‘没有携带任何武器’。而‘燕飞’则形如其名,以敏捷灵活为特点。”
另一方面,“组手”虽然是一对一相互出招,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点到即止”,在练习与比赛中,都以将招式控制在对手身前几毫米为原则,避免直接击打对手导致其受伤。
“空手道最重视规规矩矩地遵守规则,讲求礼仪。不断练习空手道,运用自己的身体磨炼技术的同时,还能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忍耐力与自制力。这就是空手道的魅力”(中村女士语录)

PROFILE
中村绫乃

出生于1989年。籍贯新潟县。其父是空手道场的师傅,年幼时即开始在严格的环境中学习空手道。从小学开始取得辉煌战绩。目前为孩子们提供指导,同时作为现役运动员活跃在空手道界。2015年与2016年在日本空手协会全国大赛的形单元中实现两连霸,并夺得亚洲/大洋洲大赛冠军。2017年8月代表日本前往爱尔兰参加世界空手道锦标赛。

ABOUT

书法是指用砚研墨,然后用毛笔蘸墨,在名为宣纸的手工抄造的薄纸上展现文字与词汇。笔墨纸砚,这四种用具称作“文房四宝”,是书法不可或缺的用具。
在当代日本,几乎没有不会写字的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书法。究其原因,书法并不是单纯正确工整地书写文字,而是学习古代作品后展现自我的一门艺术。
书法家柿沼康二先生说,“书法是有生命的”。他认为,“在如今的生活中,一说到文字,那就是铅字。这样的文字里是没有血液流动的。自己决定走上书法的道路,就是要让文字血脉通畅,灵动活现”。据说约3,500年前中国开始有了汉字,而书法与汉字拥有相同的发展史。在这悠久的历史中,中国与日本的每个时代都有书法达人,即大书法家。以前的大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成为后来书法家的范本,学习了这些范本的书法家之中又会诞生出新的大书法家……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使书法传承至今。即使在现代,将古代书法作品作为字帖进行“临帖”,也是让书法水平炉火纯青不可或缺的过程。
“临帖如同与过去的大书法家对话,不断临帖,不仅临摹大书法家书写的字体与运笔方法,还能追寻其书写时的呼吸与节奏,探求如此自然流畅的优美平衡是如何诞生的。将临帖坚持到底,最终展现出来的,我认为是书法的个性。如果把古代作品看做‘规矩’,在遵守这个规矩的过程中,最终打破规矩,才是书法的极致。并且,书法是‘nowness’的表达,具有很强的独一无二的特性,同一个字即使写上几千次,都不可能得到完全相同的两幅作品。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笔画顺序与连笔方式等文字的书写规则,在遵循这些规则的同时,还能将‘当下’融入文字之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大书法家。”(柿沼先生语录)
柿沼先生此次为我们书写了三幅作品。首先,将宣纸铺在毛毡上,想象运笔方法的同时在空气中写字,即“空书”。接着用毛笔蘸墨。墨汁可使用黝黑的浓墨,或者可展现晕染之美、呈渐变效果的淡墨。调整呼吸,写下第一笔。说这一笔决定作品的成败也不为过。接着,按照文字既定的笔划顺序与连笔方式运笔。在画线时屏息或吐气。在笔尖离开纸面时吸气。然后书写下一点或线。起笔之后就不能停下。也不能叠加笔划重写。有时即使第一笔失败了,在接下去书写的过程中可能还有挽救的机会。写完后放下毛笔,检查作品。“书法是在平放的纸上书写,但欣赏的时候要把纸立起来贴在墙上。写完检查的时候,如果眼前浮现出作品‘立起来的效果’,说明这些文字血脉通畅,活灵活现。”(柿沼先生语录)

PROFILE
柿沼康二

书法家。1970年出生于栃木县矢板市。毕业于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部艺术科(书法)。2006-2007年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书法家。2013年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曾荣获2012年春之东久邇宫文化褒奖、第一届矢板市民荣誉奖、第四届手岛右卿奖、每日书法展每日奖等众多奖项。为NHK大河剧“风林火山”、北野武导演作品“阿基里斯与龟”等做片头题字。

ABOUT

“能剧”被誉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这种日本独特的舞台艺术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无形遗产。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舞蹈及模仿剧等表演艺术。这些因素汇集在一起,与寺庙神社的祭祀相结合取得了发展。
在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期的室町时代鼎盛时期,观阿弥、世阿弥父子基于幽玄之美的观念,确立了能剧的形式。父子两人当时表演的剧目作为词章(=文本),现在依然在舞台上表演。
之后,猿乐(能剧在日本古代的称呼)在当时的武将们的庇护下持续发展,获得继承。江户时代作为“式学”受到保护,但是随着德川幕府的终结而迎来衰退。不过,后来“能剧”重新获得财界与政界的掌权者的支持来取代过去武家的后盾,其作为普通人也能够观看的传统表演艺术发展至今。
剧目多以古典文学和历史上的战争等为题材,主角分别为武将、女性、神灵或精灵、鬼怪等。能乐师山阶弥右卫门先生指出:“能乐是反映人们的烦恼与弱者的心情的表演艺术,舞台上既无胜者,也无败者。比如说,被惩治的鬼怪并非罪恶的象征,而是旨在反映出鬼怪的痛苦。”(山阶先生)
能剧的演员仅有扮演主角的“仕手”一人、推进故事发展的“胁(配角)”,以及有时与仕手同时登场的“连”等有限的人物。此外,伴奏和为仕手的谣曲进行伴唱的地谣等也在舞台上登场。另外,能剧的特点是佩戴“面具”进行表演。面具主要是由仕手佩戴,根据扮演的角色不同,面具分为老翁面具、女性面具、男性面具、般若面具等不同的类型。能面具根据演员的细微动作与角度,光线的投射情况、观看角度会发生改变,营造出绝妙的表情。比如说般若的面具有时还会反映出鬼怪心中的痛苦与悲伤。
“我自己也还没有完全掌握能剧的‘幽玄之美’的意义,不过我想它应该是指悠闲的时间以及美感之类的概念吧?能剧重视外表之美与内心之美,就算是在表演鬼怪的角色时,也不能失去美感。”(山阶先生语录)

PROFILE
山阶弥右卫门

出生于1961年。25代观世宗师观世左近的次子。26代宗师观世清和的弟弟。能剧的奠基人观阿弥、世阿弥的后裔。平成时代以后,继承了近江猿乐的名家山阶家。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综合指定保持者。作为观世流的仕手方,积极参加了国内外的公开表演。此外还从事学校教育与能乐解说等活动,致力于能乐的普及工作。

ABOUT

柔道堪称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武术。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竞技体育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柔道的精髓仍与其他武术一样,在于“塑造品格”。不论是通过练习收获成长,还是进行比赛,都必须要有对手,因此如果没有向对手表示敬意,即“以礼始以礼终”的精神,则不成竞技。
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柔道家井上康生先生在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时表示,“柔道不仅使我培养出强壮的体格,还学会了尊敬对手、协调性等,也就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让我得以成长。”
柔术以徒手或短兵器进行攻防的技法为中心,而柔道最初是由嘉纳治五郎于1882年根据柔术始创的武术,在日本亦被纳入警察训练与学校教育中。柔道的根本原理是“最有效地运用身心力量”。根据这一根本原理,柔道技术原理包括破坏对手身体平衡的“破势”、使自己采取有利姿势的“取位”,以及在有利姿势下施展决胜技术的“施术”。除了广为人知的背负投、内股、大外刈等精悍漂亮的技术外,还有很多立技与寝技。学习柔道的人,通过练习既定的技术即“形”,以及双人自由练习即“乱取”,逐渐掌握其中的原理与技术。
“能够运用在练习中掌握的技术,凭借一己之力决出胜负,我认为对外国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且,在磨练技术的同时还能锤炼精神、使自己得到成长,这一点对任何国家和年龄的人都很有吸引力。我想这就是柔道,起源于日本、充满文化内涵的运动。”(井上先生语录)

PROFILE
井上康生

出生于1978年。籍贯宫崎县。从5岁开始学习柔道。获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柔道男子100公斤级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担任日本代表团团长。2008年退役后,在母校东海大学柔道部对后辈进行指导。2012年出任日本男子国家队主教练。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实现了日本男子柔道队所有级别均获得奖牌的壮举。

本网页内容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请升级到以下推荐配置尽情浏览吧。

PC

Chrome 最新版, Edge 最新版, Firefox 最新版, Safari 10以上

※即使满足条件,也有可能因机器配置而无法浏览,敬请谅解。

Smartphone

Android 5.0以上, Chrome最新版, iOS 10.0以上, Safari最新版

※即使满足条件,也有可能因使用环境或机器种类而无法运作,敬请谅解。